福田明小说网>科幻灵异>后明余晖 > 第三〇〇章 小战一场;你陆军挨炸关我空军什么事?
    鉴于明军相对而言有主场作战之优势,这场正面对决最终还是以明军得胜而告终。

    尽管因为地形和距离限制,俄军无法投入重兵集团,但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坚持下,他们仍然精心组织了一支九千人规模的远征军。

    包括三千余哥萨克骑兵、两个燧发枪兵团、一个掷弹兵营、一个猎兵营,还有大量的火炮与辎重——其实这样的规模也不算少。

    这支远征军来犯的消息很快就为大明君臣所知晓,因为涉及到天朝皇帝的颜面问题,同时当朝首辅认为迟早会有一战,与其暂时避而不战、拖到以后,不如趁此良机以逸待劳、争取一战打出百年相安无事。

    占据地利与人和,这场“花林谷之战”的胜利毫无悬念,只是过程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坎坷。

    在十八世纪中期,科学的稳步发展和战争不休的磨砺让欧洲人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这也是东西方文明差距被拉开的关键时期。

    因为地缘特点,沙俄无疑可以更好的吸纳、学习西欧文明,在军队组织、制度、装备、训练上,著名的彼得一世发起了多次改革,效仿西欧军队改革后的俄军变得更为合理。

    同时,沙俄在十八世纪发动的许多次战争很好的锤炼了军队,俄军在迥然不同的环境里与形形色色的对手交战——瑞典军队、普鲁士军队、奥斯曼军队等等,战力相当可观。

    但劳师远征的巨大代价基本抵消了这些优势,并且俄军将领错误的认为明军和克里米亚鞑靼人没什么不同,为此落了个全军覆没。

    事实上军事制度与组织的领先以及俄军的凶悍给参战的明军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本以为能够在野战时一鼓作气直接战胜,但却进攻无果,不得不转而采用其它战术。

    战后,被俘的沙俄军官为了维系自己的颜面,吹嘘俄军在欧洲也是能击败瑞典、普鲁士、奥斯曼的一流强军;来自于传教士、欧洲商人的小道消息也印证了这一点。

    可以说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的混淆了大明君臣的判断,并未过分重视。

    他们误认为欧洲军队也不过如此,纵然要凶悍(先进)一点,但终究无力投送大军而来,大几千、万把人劳师远征也完全可以对付。

    这个时代的欧洲燧发枪和滑膛炮虽然在制造工艺上有所改进,但结构没有变化,而俄国工艺之粗糙……致使明人反倒可以嘲笑一二。

    在那之后,当朝首辅所预想的“争取百年和平”倒是几乎达成了。

    直至十九世纪后期,沙俄方面才重新开始有组织的侵犯边陲,而且基本以小心谨慎的蚕食为主。

    在那个大明发生剧变的时间里,双方在西北、东北等地的边境上经历了无数次明里暗里的博弈,如今的局面也基本是在那时候大致确定下来的。

    北海湖的划分尤为独特,它被从中间一分为二,西北半边归俄、东南半边归中。但是,中线两边各十公里的范围属于公共捕鱼区。

    水面还好,但陆地上的争议点多得难以计数,北海湖东边一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就有超过四十个争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