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杨海胜的视角里,从机舱的舷窗看出去,应该是在一个机库里。
然后,画面里,屏幕上分明还叠加着各种说明文字。
通信频道里传来那位姓白的年轻人轻松的声音:“杨大哥,正式的宇航服头盔会带着增强现实功能,整个应龙号的操作手册都都内置在其中。所以现在,也把这层功能内嵌在了训练宇航服里。”
杨海胜嘴里说着:“收到。”心里却不免感慨技术的先进。
这两天,已经先从书面上学习了整个应龙号的操作规程。现在上手模拟操作,对他们来说不难。
应龙号的设计,本身比载人飞船要更接近他们作为飞行员的操作习惯。
一方面,这与飞机的驾驶接近,至少是在大气层的阶段。
另一方面,和载人飞船也很像,有各种规定的操作流程。
“指挥中心,已完成起飞检查程序,应龙号。”
“应龙号,跑道已清空,驶入跑道,准备起飞。”
“驶入跑道,准备起飞,应龙号。”
机库两面通透,空天飞机正前方就是跑道,不需要牵引车。
在杨海胜的视角里,从头盔中看得到的影像,飞机正在离开机库,视野中闪烁的路径指标与地面标线重叠着。
但这不是让四人觉得最震撼的。
最震撼的,是四个座椅传来的震动感,和视野里看到的动态影像,真的太真实了。
杨海胜他们也不是没有模拟训练过,包括所谓的这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这样的技术、或者这些技术的低级形态,众人都经历过。
但有了比较,才感受更鲜明。
估计今天回去再一复盘,熊主任肯定会再跟贺统领说,量子超算的应用,对整个系统的辅助作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