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是关系错综复杂的京贵圈子,有上层人的通病,若她们知道公良媛前十几年是在乡下受苦,她们首先生成的不是同情,而是会把公良媛当做谈资,背后拿来说,来显示自己的高贵。

    这些唐梨花看的多了,而公良媛的前世正是这样,不知是谁将公良媛其实是在乡下过苦日子,之后才被接回侯府的事,传扬开来。

    公良媛在宴会上时常出丑这些事都被拿出来重说一遍,于是有更多异样的目光打量着公良媛,在背后窃窃私语,嬉闹嘲笑。

    这一切都让公良媛想缩在壳子里不想出来,可公良静不知事真善良,还是如何,站出来解释,可她也才十五岁的小姑娘,被众人追着问,就露出了破绽,更是坐定了这个传言。

    公良媛对她的恨更甚几分,认为公良静就是故意,故意要让她出丑。

    听了唐梨花的话,公良山也同样惊讶,“母亲不是要将宋静送回宋家?”

    公良山也是受了孙氏的影响,此时的他也跟唐梨花一样,对公良静改了口。

    在这话问出口的时候,公良山就感觉到自己这个问题是有多愚蠢,宋静送回宋家,那就是便宜了宋家,依照母亲的脾性,肯定不会做这之事。

    孙氏期期艾艾,“既不能送回宋家,那也可将静儿留在府中,再者静儿也快到了出阁的年纪,若是此事传出去,静儿还怎么寻得好人家。”

    这话主要是说给公良山听得,孙氏想着丈夫也该想要让静儿嫁到世家的。

    夫妇俩在真假千金之前,就因为此事做过讨论。

    只是孙氏不知,相对于外联,公良山还是更注重母亲的感受。

    公良山是孝顺,更多的是有自知之明,他能有今日,一半都是母亲在背后支撑。

    “老夫人,静儿若能嫁到好人家,对侯府,对轩儿往后的仕途都是一大助力啊。”孙氏继续劝谏。

    唐梨花笑望,语气却愈加严肃,“我怎不知我们侯府,何时需要姻亲才能立得住,公良轩是嫡子长孙,若他的仕途都要靠姻亲才能顺遂,那不如早日退回家中来,省得丢人现眼。”

    孙氏眼见把自己儿子搬出来都无用处,胸口发闷,更是憋闷。

    孙氏看着不留情面的老夫人,脑中却想起媛儿的绝情,媛儿话语中对静儿的排斥。

    就在这一刻,孙氏觉得自己想通了,老夫人以往都是不管事的,这次之所以如此强硬,该不是听了媛儿的什么话,才如此针对静儿吧?

    孙氏想着,便痛苦不已,为什么都是自己的女儿,媛儿却如此执拗,非要跟静儿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