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的一缕余晖透过树荫,照在石桌上,留下斑驳点点。不远处的乡间小道传来木材挤压的吱呀声,是个用了有些年头的破旧牛车。赶车的是个二十出头的男人,模样周正,臂膀上的肌肉隆起,看起来便是很有力气。而坐在车上的老人虽然还挺直着腰,面容却已经是饱经风霜,鬓发里隐隐掺杂着些许白发。

    “爹,大哥先回去喝口水。剩下的我来……”迎上来的少年身着一身蓝色短衫,手脚利落的接过套牛的缰绳往一旁带,准备先将东西卸下来。不远处的石桌上是已经倒好的温水。水里加了点淡盐,方便两人恢复体力。

    牵牛的少年姓靳,单名一个辰字。年少中举,十里八乡没人不知道他的。周围的人说他文曲星转世,是天纵之才。唯有靳辰有自知之明,眼下这些不过是占了上辈子没喝孟婆汤的便宜。多了一世历练,自然比真正的少年稳得住。

    “过几日农忙,家里都得下地。我想着把家里蒸的包子之类打包给旁人代卖……”靳辰书,拒了好几门亲事。如今都成了村里的老光棍了,怎么好意思让兄长为了自己继续这么单着。

    “往日里咱们自己卖,一个包子也就挣两文钱。这回将包子给别人卖,每个包子咱就挣一文钱。薄利多销,也能挣一笔小钱。”靳辰用自己前世的记忆改良馅料,如今在货工云集的码头已经站稳了脚跟。只要打着自家的旗号不愁卖不出去,更何况秋收的时候这卖餐食的小摊贩也都要农忙,更是没有竞争了。

    靳父一听连忙拍了拍大腿,虽然农忙时包包子是累了些但也确实多了一笔进账。只要能踏实拿到银钱,这些都不算什么,都是可以克服的。至于靳海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更加没有意见。

    “那就拜托爹想想村里哪家人农忙的时候清闲些,而且咱们也得多挣些钱。大哥的亲事不能再拖了……”靳辰笑眯眯的洗刷好各式工具,坐在自家兄长旁边慢悠悠的道。

    靳海闻言一愣,下意识就要摆手。他是个很老实憨厚又顾家的人,平日里不是听爹的就是听从小主意就多的弟弟的。要不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为了家人委屈自己,换个白眼狼定会被欺负死。

    靳辰不是白眼狼,自然要为大哥打算。之前不提是知道自己说了用处也不大,谁让大哥一心为自己着想。而现在自己有了功名,家里也有余钱,不正是好时候吗?

    “爹,大哥,这些年你们这么辛苦为我,我都知道。如今身有功名,已经不需要再去学堂读书。这笔钱日后都不用再出了……税收也不用了。”靳辰头脑清晰,说的更是条理分明。靳父和靳海闻言一愣,顺着这话想才发觉去学堂的费用确实不需要再出了。手里顿时松快了不少,一时竟还有些不习惯。

    “你弟弟说的对,亲事是不能再拖了。趁着农忙先托媒婆看着些……若是有好人家咱们年前就定亲,开春好过门。”

    靳父承认自己有所偏心,大儿子过于老实,平日里只会干活少有讨巧的时候让他有所疏忽。但不是说他就不疼这孩子,疼还是很疼的。所以靳辰这么一提,很自然就同意了。

    “爹都觉得我说的对了,大哥你就安心等着娶媳妇。只是说一声你是喜欢哥儿还是姑娘……或者有其他啥意中人?”靳辰嘴皮子一向厉害,几句话就把还在犹豫的靳海绕晕了。好像……爹和弟弟没说错,自己是该成亲的。

    靳父看着小儿子一脸我为你好的神色暗暗摇头,这俩孩子的性子当真南辕北撤。幸而大儿子虽然过于老实却也傻人有傻福。有着弟弟为他处处盘算,日后不至于太难过。只是这样的性子,娶进门的人家必须人口简单,不爱计较。

    ……

    靳父做事果然很快,上午找了媒婆留意着好人家,下午就去了村东头姓高的人家。村东头住了一户人家,这家男人腿上有疾不能下地。三口人就勉强靠着两亩地生活,当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所以靳父一说,这男人就大喜过望的应了。

    “包子我家出,四文钱一个。一家赚一文,不能私自改价……”靳父说的比较严肃,对方也很认真的连连保证。靳辰站在身后听着,觉得没有大问题就草拟了一份契约。其实就是最简单的供货合同,等靳辰念了一遍便是按手印签约。

    “一式两份,这是您的。您收好……”靳辰天生就是一副笑模样,看起来格外亲切。加上他读书也多,腹有诗书气自华更加显得与村里人都不同。

    “哎,哎,我肯定收好。”高峰小心捏着纸张放进木柜里,再看一眼靳父眼含欣羡。其实村里人大都是如此目光,或欣羡或嫉妒,两人早就习惯。而且随着日子长了,这样的目光也越来越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