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红到Haruma这种级别的艺人工作压力大简直是默认的常识。

    舞台剧还好些,如果要拍摄电视剧或电影,日夜颠倒也是常事。

    再加上一番要承担的票房/收视责任,被这份压力逼得喘不过气而选择隐退的艺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考量到粉丝的情绪,通常会采取温和一点的方式,半隐退或暂时告别,以留学或进军海外的名义,在外国生活学习个一年半载再回来。

    Haruma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可惜,他没能在海外多待几个月。

    我的眼睛有点湿了,仰起头,深呼吸,才勉强压抑住了泪意,能够继续看下去。

    下面的一条推特,目前点赞和转发不过十几个。

    文字简短却触目惊心。

    新兴的教团,风俗业出身,捐献金钱,月租金18万的房子,与父母断绝关系。

    一整篇的指控,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文章最后还附上一条链接。

    我点开。

    屏幕空白了很久,才缓缓显示出一份长到不可思议的名单。密密麻麻的人名里,有一个人的姓氏和Haruma的一模一样。

    一切似乎昭然若揭。

    这场惊动世人的悲剧,却像是直接盗取了弗洛伊德的陈词滥调,只为说明一个观点:人生的不幸,往往与童年时家庭留下的印记有关。

    四岁进入儿童剧团,十七岁大红,到现在已经入行二十六年、成为旬圈明星的Haruma,你绝望到了什么地步,才会选择那么痛苦的自我了断?

    直到凌晨三点,我还在看关于Haruma的一切。

    他的出身,他的职业,他的朋友,他的恋情,他的作品,他的目标,他的疲惫,他的希望,他的成功,他的失利,他的哭泣,他的笑。

    无数的文字碎片,似乎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过分真实的Haruma。

    明朗的,内向的,天才的,发呆的,孝顺的,痛苦的,冷淡的,悲伤的,敏感的,撒娇的,狡黠的,温柔的,谦逊的,色气的,朴素的,羞涩的,不善言辞的,爱思考的,自信的,清爽的,忧郁的,大笑的,慌乱的,冷静的,努力的,爱哭的,忍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