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金属塑料玻璃钢玻璃等多种可选材料及多种底色,外壳配件的品种数量当然嗷嗷的多,这还是没有计算背盖花纹图案的结果。要是把它们算上,背盖配件数量还得翻上好几番。
从这个意义上说,蜜蜂diy系列并不是真正的模块化手机,更像是允许用户深度定制外壳界面的手机。以往的手机定制只是更换背盖的图案和材料,到了5d这里还可以进一步自主选择耳机孔、usb口以及音量快门电源等按键的位置和材质,定制程度无疑是更加深入了。而巧合的是,最开始谷歌pa计划也是作为摸toaker手机定制业务升级版出现的。
至于推出更多独立封装可以替换升级的功能模块,或者像谷歌一样硬件开源让其他人参与进来,马竞表示暂时还没有这个计划,目前这高低两套配件应该就够用了。
手机diy文化需要培养,从讲面子的外壳定制开始显然是个好主意。
配件越多越麻烦,要是手机diy最后变得像pcdiy一样变成奸商乐园,弄一堆类似“4gdd超大容量显存gt610狂牛版显卡”一样的坑货那就扯淡了。所以蜜蜂暂时还没有硬件全部开源的计划,只是准备对外开放包括耳机孔私卡槽以及中框后盖的接口规范,内部模块暂时不打算开放。
而且就算现在开放也不会有多少厂家有兴趣生产diy系列,反倒很可以被人改头换面一番整成了“蜜蜂兼容机”来给5+和5迷ni抢生意那就搞笑了。
随着蜜蜂系统的影响力日渐增加,彻彻底底坐稳第三大手机系统宝座,逐渐有手机厂商开始尝试接触蜜蜂,尝试获取授权或者od贴牌合作的可能,不过都被拒绝了,保不准会有人想到借助diy项目曲线救国。
现在安卓阵营的配置战、价格战越打越激烈,一艘艘旗舰手机接连不断开发布会下水上市,结果几个月过去就纷纷过时淘汰停产,要是销量达不到爆款很可能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
整个手机行业的利润大头被苹果拿走,小头被三星微软这样的巨头分走了,中华酷联米蜜蜂还有其他大型厂商只能从剩下的汤汤水水中混个温饱。
当然安卓阵营厂商还有应用商店发行分成以及应用预装费两项收入,只要手机卖得足够多根本不会赔钱的。只有那些坚持自主研发但销量始终上不去的厂商才会亏损,比如今后的巨硬。
收购诺基亚手机之前,巨硬通过其在ifi、3g、4g等通信领域,以及操作系统领域的exfat文件系统、rdt远程桌面协议、eas电子邮件同步协议、软键盘输入法、触控笔输入法,还有视频领域的h264解码等的上百项专利,每年能够从三星、htc等安卓大厂那里得到每部手机10美元左右的专利使用费,按销量算下来这个收入足以超过10亿美元每年。
当然,大多数国内手机厂是不鸟巨硬的,交专利费的都是走海外销售的品牌,害怕被微软发起专利诉讼要求禁售才乖乖交费的,而且一部机子60块的专利费也交不起的说。这又不像高通soc的专利费不好逃过,不按照售价老实交专利费就不给你发货,微软是一家公司一家公司的找上门去谈的,目前只有那些大厂才需要交钱。
倒是蜜蜂在年产量只有几百万台的时候就已经被微软找上门了,一开始是谈收购被拒绝后就开始索要专利费。然后经过艰难的谈判,马竞每卖一部手机就要巨硬交30块专利费,这也是为什么他叫停小西瓜千元机,推出廉价租机计划以做替代的原因。
现在巨硬收了撸妹儿(露迷a)小妖孽,马董就可以尝试着砍砍价了,因为擅长破解和整合,蜜蜂这几年下来也着实积攒了不少有用的专利,再加上在国内外收购的专利,蜜蜂自己的专利墙也算是有些高度和厚度了。这样一来,完全可以大家互相摆出自己专利库,你有的我需要我有的你也需要,那好干脆互相交叉授权,大家都不用掏专利费啦!
其实在这之前,马董已经从微软那里找到了一些“回头钱”,那是因为微软跟随“语音控制”的流行趋势,同样推出了个人语音助理功能。
尽管巨硬特地使用2001年的游戏《光晕holo》人工智能角色cortana的名字为他们的语音助理命名,但却不能改变其是四大手机系统当中第四个语音助理应用的事实。而当时全世界第一个可用的、也是迄今最优秀的语音交互系统,正好是蜜蜂的奕秋(yiqiu),其实不但小娜要给奕秋大姐姐交保护费,苹果小日(私日)同样也得交费。最惨的还是googleno,不但要交费,其在墙内的市场份额还被奕秋大姐姐完全占据了后者不但是蜜蜂平台是最受欢迎的语音控制应用,也是中文安卓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国际化做的不太好,对小语种的支持力度不够大。
说起来马竞手上真正算得上是“核心科技”的就是碳纳米管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合成、虚拟现实等等有限几种,不过这些技术都太先进了,反倒显得有些不接地气。ai和语音领域蜜蜂虽然领先,但并没有达到垄断,收不了多少钱,虚拟现实领域倒是霸主级别了,可惜这个行业还没发展起来,照样收不到钱。
至于碳管技术,让马竞哭笑不得的是,他们发布c1手机,注册碳管应用专利的行为,事实上反而拖后了碳管应用技术的发展速度,因为他揠苗助长了。蜜蜂的碳管应用技术的确先进,但却是脱离了技术条件的特例,直接高起点研究破解它们,反倒会导致基础打不牢,最终就会像国内的发动机行业一样盛产各种杯具。这样一来,也许几年十几年之内都不可能有人造出量产版c1,马竞自然收不到专利费。
只是他也是事后通过阅读国外论文和报道才知道这个情况的,再后悔已经晚了,还好大部分专利还在手里捂着没有抛出去。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知道是c1吓到了老外还是鼓励了老外,总之就是国际上碳管方向研发投入大大增加,而硅晶圆技术的禁售壁垒却松动了许多,进入14年一来陆续有两家28纳米晶圆厂开建了,就连16纳米技术也都在谈判。